進入冬季,令人矚目的青海省尖扎黃河特大橋仍在施工。遠遠望去,兩岸在建的青綠色橋體節間正一節節向河中央延伸,猶如一條巨龍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作為川青鐵路全線重點橋梁工程之一,尖扎黃河特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跨越黃河的鐵路鋼桁拱橋。它不僅是交通建設的壯舉,更是守護生態、造福百姓的標志性工程。“橋梁總長1596.20米,主橋共設計50個節間,每個節間的桿件通過拱上吊機吊起,用高強螺栓連接,如同在高空中拼積木。”中鐵大橋局西成鐵路項目部書記瞿小荃告訴記者,目前黃河北岸已經完成第14節間架設,南岸完成第11節間架設,一共完成25個節間架設,工程進度超過50%,預計2025年7月份實現合龍。3D打印技術、測量設備TS30全站儀、沉降變形觀測設備等技術的運用,讓尖扎黃河特大橋的建設制造變“智造”。
川青鐵路11標測量室測量員孫仔明在現場展示了運用3D打印技術做出的微型磁力棱鏡。“該裝置拆卸方便,觀測角度可任意360旋轉,采用強力膠將磁鐵片粘貼在平整的構筑物表面的指定點位,再將磁力棱鏡吸附在磁鐵片上,形成磁吸子母扣,從而實現觀測目標的精確安裝。它不僅能保證儀器的測量精度滿足工程要求,還能夠替代人員在前方放置棱鏡,在確保其精度的前提下極大地規避了部分測量工作在安全方面的隱患。”孫仔明說。
據了解,尖扎黃河特大橋工程位于“黃河尖扎段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有擬鲇高原鰍、黃河裸裂尻魚等。為保護水生生物,大橋主跨變更為366米一跨過黃河,避免了水中設置墩子,并且采取拱梁同步架設、桿件通過橋面進行運輸等措施,減少了油污污染風險,有效保護了水環境和魚類繁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