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安徽省合馬高速鐵路公司寧安鐵路公司建設、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的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橋巢馬鐵路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合龍。
1
馬鞍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迎鋒,上海鐵路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武鳳遠,安徽省鐵路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何勝利,蕪湖海事局黨委書記、局長鐘立新,合肥樞紐指揮部指揮長董傳新,中鐵大橋局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敏,合馬高鐵公司董事長史小洋、總經理楊波,上海鐵路局建設部主任魏洪山,以及來自長江蕪湖航道處、中鐵大橋院、中交二航局、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指揮部等單位負責人參加合龍儀式。夏迎鋒宣布大橋合龍。
武鳳遠在講話中指出,中鐵大橋局等參建單位牢記交通強國初心,肩負建橋報國使命,用辛勤和汗水凝鑄成大橋身軀,實現中國公鐵大橋建設新的跨越。巢馬鐵路已進入最后沖刺的關鍵階段,在專業工程上需要我們乘勢而上、壓茬推進,在安全質量管理上需要我們嚴守底線、精益建造,在建維一體、技術創新上需要我們敢作善為、持續攻關,在黨建引領、廉潔從業上需要我們強基提質、馳而不息。他希望參建各方以大橋合龍為契機,錨定目標、真抓實干,如期實現巢馬鐵路高質量開通目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貢獻鐵路建設力量。
何勝利指出,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建設難度高、技術要求嚴、社會影響廣,全體建設者推動大橋合龍較原計劃提前兩個多月,展現了“安徽效率”與“鐵軍擔當”,為世界橋梁建設貢獻了“中國方案”。立足新起點,安徽省投資集團、鐵路集團將一如既往履行好省方出資人代表職責,圍繞鐵路項目安全高效建設,共同把巢馬城際鐵路建設好、運營好,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注入更強動能。
張敏作為承建單位發言表示,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的精準合龍,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中鐵大橋局建設者做到了誤差2毫米以內插打沖釘、實現多合龍口無應力同步高精度、快速對接合龍,展現了中鐵大橋局作為“建橋國家隊”的硬核實力。當前,巢馬城際鐵路建設已進入沖刺階段,正逢中鐵大橋局開展鐵路項目“強履約 創信譽 增效益”專項勞動和技能競賽。項目部將以競賽為契機,鼓足干勁,爭分奪秒,將每一個環節做到極致,全力推進剩余工程建設,為全線按期優質開通貢獻力量。
合龍當天,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對巢馬鐵路馬鞍山公鐵大橋合龍情況進行了直播報道。新華社、經濟日報、中新社、安徽日報、安徽電視臺等各級媒體也到場進行了報道。
2
馬鞍山公鐵長江大橋,連接馬鞍山市和縣和當涂縣,總長9.8公里,由和縣側引橋、主汊航道橋江心洲引橋、副汊航道橋、當涂側引橋組成,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公路,設計時速80公里,下層為兩線巢馬城際鐵路,設計時速250公里,和兩線按城際鐵路標準預留鐵路,設計時速200公里。
主橋上層橋面為板桁組合,下層橋面為箱桁組合的整體鋼桁梁,主橋鋼桁梁采用三主桁結構、“N”形桁架,全橋總共劃分為121個大節段,按照長度劃分為28米、21米、14米三種類型主梁,普通節段吊裝重量約1400噸,最大節段重量接近1800噸,鋼梁節段均在鋼梁生產基地進行工廠化預拼裝生產,并由專用船舶通過長江航道運輸至施工現場。
大橋鋼梁架設遵循先邊跨后主跨的施工順序,邊跨鋼梁頂推到位,后由南北兩塔向中跨單懸臂架設,中塔同時向兩側進行雙懸臂架設,最終實現兩個合龍口精準合龍。
3
由于合龍口兩側雙懸臂、單懸臂長度不對稱,且兩個主跨合龍線形相互影響,加上結構溫差、荷載、環境風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鋼桁梁變得極為“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容易變形,這給多合龍口無應力同步合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此,中鐵大橋院設計與施工監控團隊聯合創新研發了一種“基于分階段成形理論和措施權重的主動控制方法和智控系統”,它能夠有效應對環境變化,確保合龍對接既精準又高效,從而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顯著縮短施工周期。
此外,系統還引入了數字孿生技術,實時捕捉橋梁狀態變化,并借“智控橋隧系統”高效處理海量數據,為超千米級斜拉橋實現多合龍口同步無應力精準對接提供了可靠保障。
文字|周威 高謙君 邢影
圖片|張峰 羅剛 周威
來源|二公司 巢馬項目部 機械化施工分公司 橋科院
上一篇:
下一篇: